蜗鸢
来源:一线牵婚介交友网分享于“世界奇闻趣事大会集” 2018年8月25日
蜗鸢(学名:Rostrhamus sociabilis)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45厘米,翼展120厘米,体重360-520克,寿命17年。上体羽毛深蓝色,头和下体羽毛灰白色或杂色,腿爪黄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红色。成年雄xing的整个头部,背部,翅膀,胸部,腹部,侧腹和大腿形成一个整体的深石板灰色,展开的羽毛和尾巴羽毛几乎是黑色。上体覆盖有少许棕灰色的色彩。尾巴底面和尾部根基是白色。虹膜深红色,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1] )
目录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3]
栖息环境
蜗鸢经常光顾的地区主要是沼泽,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区。它们的主要食物源是属于蜗牛的福寿螺,而这些食物的栖息地可以被定xing为有常设新鲜水源的地域。蜗鸢栖息的地方一般是小灌木和树木,巢址离地面很少有超过1米高,一般选择冬青树,柳树和番石榴,最常见的是乌桕树。在佛罗里达州,也选择访问芦苇丛和蒲草附近的地区。 [3]
蜗鸢是在沼泽地群居和游牧的鸟类。在干旱期间要离开自己的巢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地的水产品产区。有时在栖息地和觅食地来往要飞行相当大的距离。这种猛禽在繁殖季节非常活跃,由众多鸟类在此期间进行空中杂技表演。雄xing会进行短暂飙升,并在空中急速盘旋,缓慢拍击翅膀。在此之后,会邀请雌xing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巢和提供的食物。
分布于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4]
蜗鸢因为是游牧鸟类,所以伴侣在繁殖期间结成联盟,但夫妻关系并不巩固。在佛罗里达州产卵期长达5个月,所以常修建三个或四个窝,如果伴侣关系破裂,卵还没有孵化,就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所以它们和别的同类也保持同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便于积极参与育雏和饲养,但如果在同一个繁殖期孵两窝,就会有75%的巢中较弱和病雏被父母遗弃。蜗鸢的领土意识非常强,在产卵期间,它们会为捍卫巢址和周围的小区域而打斗,巢址一般选择在食物丰富的水域边,在沼泽边的树木上可以俯瞰沼泽植被。巢虽然相当大,但结构松散,比较脆弱,往往会被破坏导致损失,建巢一般选在雨季开始的80天前,产卵季节为2月至6月,这些鸟会按季节来控制孵化期处于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虽然蜗鸢经常返回同一个地方的旧巢,但每年也几乎尝试总是会建立一个新的巢。建巢时间要花费4至18天不等的工作量,都是由雄xing为主,雌鸟辅之。 [3]
蜗鸢通常一窝产3枚卵,每两天产一枚,白色或棕色。父母交替孵化27-28天。雏鸟孵化后仍留巢23-30天,这期间由父母继续喂养。起飞后,仍然偶尔依赖喂食,直到达到约11周龄后才完全自立。年轻的猛禽鸟类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