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百年悬案:《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如果被找到又意味着什么?
来源:分享于奇闻趣事 2021年12月12日
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大约三亿七千万字,共1110卷,它的内容囊括了我国明朝以前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各方面的丰富资料,可以说这本书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比之英国的《百科全书》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永乐大典首次编书完成于永乐二年,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但是在朱棣日常处理公务的时候,总要翻阅一下这部书以解决自己的一些疑问,在翻阅过程中永乐皇帝发现,这部书里面上有很多内容,没有录入进去。
《永乐大典》编纂完成之后,永乐皇帝为了保险起见,又命人抄录了副本,正本收藏在北京紫禁城内,副本则收藏在南京故宫中,但是在1449年,南京故宫失火,这第一次抄录的副本也因此而被烧毁。 后来到了嘉靖皇帝时期,北京紫禁城也发生了起火,XINYUN的是,嘉靖皇帝早有准备,这才让《永乐大典》正本逃过一劫。 经此一役之后,嘉定皇帝害怕皇宫再次失火,于是便命人再次抄录副本,以防后患。但是奇怪的是,自嘉靖皇帝令人抄录完副本之后,正本就消失了,直至今日,《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向仍是一个谜。
《永乐大典》去向的第二个说法是被李自成烧毁了,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而且李自成在败逃出北京城之时,也曾对紫禁城放火,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谁也顾不上去担忧一部书的命运,也许这部书就在明末的战乱中被烧毁了也说不定。
|
|